编者按
学科的竞争是大学竞争的基石,学科的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而学科的带头人则是一所学校发展壮大所依靠的重要力量,是学校极其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在我们2019年育人先锋中,就有这样一位“敢担当、敢攻坚、敢争先”的学科带头人,他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教育事业的崇敬与热爱,诠释着师者的使命与担当。本期“育人先锋﹒映师德光辉”就带您走近伟德bv国际体育的祝连庆教授,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斗精神。
祝连庆: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
祝连庆现为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获“国家级百千万人才”等八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现任“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五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负责人。祝连庆于1989年进入我们工作,他三十年如一日坚守为国担当、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夙兴夜寐、寒来暑往,奔波于讲台、实验室和工程现场之间,在教学、研究和产业领域均取得丰硕成果。他深耕生物医学检测、光纤传感、光电精密测量等领域多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SCI、EI收录的高水平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百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推动首都发展,服务我们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无远弗届,无坚不入——他是志存高远的科研工作者
1963年10月祝连庆出生在浙江兰溪。从小,父母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父亲为人憨厚幽默,是个热心肠,在生产队干活从来不惜力气,总是一马当先,一个人能顶几个,方圆几十里没有人不认识他的。“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养成了积极做事、不怕吃苦的性格”祝连庆回忆说。他的母亲,善良贤惠,聪明睿智,总帮助邻里乡亲解决难题。“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遇事咱就想办法,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她对儿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也非常严格,她对我们最大的希望是‘要有志气,有作为’”。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祝连庆从小勤奋努力,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1984年,祝连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合肥工业大学,开始攻读学士、硕士学位,从此“光纤”一根直径仅有125um的细玻璃纤维丝却可以将“光波信息”约束在直径10um的纤芯穿行传播的技术让他开始着迷,利用“光纤”作为敏感元件实现参量检测的“新型传感检测技术”成为了他科研的首要领域。
1989年,祝连庆来到我们工作,他踌躇满志,准备在科研领域大干一场。“这是继光纤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之后,又将光纤应用到了检测领域中的一种新的应用方式,在我国,这个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还相对比较落后,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迎头赶上国外水平甚至是超越。”可是,科研起步阶段并不顺利,研究进展缓慢,经常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祝连庆顾不上着急上火,拿出那股子执着甚至是执拗劲儿,开始艰苦的科研攻关。他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天,只要有时间就泡在实验室,晚上干脆在实验室搭起地铺,一住就是几个月。有时遇到难题被卡住,他偶尔会去图书馆看看书,换换脑子。“记得有一次,我翻看的是中国古典诗词,当读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时,我似乎看见旌旗半卷出长安的男儿,伴随着雄壮的鼓声,嘶鸣的马蹄声和盔甲沉闷的金属碰撞声,向西远去……我感受到了一千多年前热血男儿对国家兴旺的担当,当时我感觉浑身的血液在奔涌,在沸腾。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使命,我们这代科研人员的使命就是聚焦国家所需,为国家科技进步做贡献,改变某些技术领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祝连庆回忆说,“从那以后我更激发了斗志,横下一条心攻克难关,无数次的失败试错都当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就这样,祝连庆坚持以国家和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带领团队砥砺攻关,奋勇突破,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产业方向,聚焦科技创新关键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医疗机器人、光纤传感与系统、光电精密测量技术与装置等领域开展研究并逐渐收获累累硕果。他主持国家863重大课题、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生物医学检测仪器系列产品,全面通过国家相关检测机构检测认证并进行大规模生产,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完全替代进口,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提高我国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领域产业自主创新及市场核心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风雨润桃李,黑白画春秋——他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者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阶段是青年积蓄才能和奋斗力量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潜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祝连庆一直坚守在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第一线,手把手教学生、带学生。他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倾囊相授。课堂上,他引领学生迈入专业领域的大门,带领大家紧跟学科前沿动态,用自己的扎实的学识感染学生;实践中,他亲自为学生讲解各种科研仪器,大到结构原理,小到一个功率参数的设定,条分缕析,用严密的逻辑和扎实的作风影响学生。
做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当代青年只有胸怀祖国,胸有大局,在创新发展的实践中,才能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不负新时代的厚望。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秉承这样的理念,祝连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大家坚定信念、增长才干,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他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两弹一星”先驱者的故事,国防装备发展的成果,是他的课堂里洋溢的爱国情怀;抛弃浮躁、投身学术、实实在在搞研究,是他的课堂里崇尚的研究精神;工程安全、人文关怀和伦理教育,是他的课堂里沉淀的雅正之气。
做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引路人。祝连庆认为,“当今世界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搞创新一定不能关起门来自己搞,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因此,他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型人才,并不遗余力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关系。2019年选派13名研究生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学习交流;接收5名来自德国、澳大利亚的研究生来我们开展课题合作;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仅2019年就达近150人次,有效拓展学生视野、促进交流进步,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稳居学校前列。
多年来,祝连庆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达80余人,他们服务于我国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生物医疗等领域,有力地提升学校影响力,为推动国家教育事业、高精尖产业发展和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定位战略作出了突出贡献。
咬定青山不放松——他是负重前行为建设一流学科而不懈努力的学科带头人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我们长期受办学条件限制,教学科研用地严重不足,这给教学科研等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正如我们党委书记王传亮所讲到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也一直在负重前行,有过贡献,有过辉煌,现在到了爬坡过坎的奋战时刻。” 是啊,信息科大一直在负重前行。抓住新机遇促进新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职员工的凝心聚力,“爬坡过坎”的过程更是离不开大家兢兢业业的辛勤付出与敢作敢为的责任担当。祝连庆作为八十年代就扎根于我们的一代教师,30年间他的情感早已与心目中这个“家”紧紧相系,生命与这个“家”融为一体。在学校艰难的“奋战时刻”,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不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更是以责无旁贷的勇气和担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誓为学校发展增加底气与实力,他誓将学科发展、科研平台建设进行到底。没有场地条件怎么办?“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于是在祝连庆日夜奔波,积极协调下,酒仙桥校区的厂房被改造成了实验室,虽然条件相对艰苦,但是最终迈出了从无到有的重大一步。师生日常生活工作配套资源缺乏,正常运转困难太大怎么办?“困难可以一个一个克服,只要做,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于是,祝连庆又开始日夜奔波,向学校申请,提方案、提建议,最终仙桥校区师生的就餐、洗澡等生活上的问题也妥善得到了解决。如今,酒仙桥校区的主楼墙体上挂着“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与系统”北京实验室、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等一个又一个有分量的牌子,这些牌子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祝连庆非常重视科研团队建设。他认为,“科研团队建设需要培养青年学生、青年教师实事求是、认真严谨、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需要培育人文素养,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能够发挥‘功夫之外’的促进作用,增强责任与担当。”因此,祝连庆身先士卒,埋头苦干,带着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向着科学探索和技术应用的高峰发起冲击。攻关阶段,连续几周都在实验室工作,已经成为科研基地师生的“家常便饭”。同时,祝连庆注重文化建设,推行每周升国旗仪式,推荐优秀师生在国旗下讲话,鼓励大家继承和发扬我国科学先驱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优秀品质,培养师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新时代奋斗担当精神。2019年国庆70周年之际,祝连庆大力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组织师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酒仙桥校区策划制作了快闪《我和我的祖国》,把师生刻苦攻关的一个个日夜和生活中点滴的美好瞬间记录下来,向建国70周年献礼。
祝连庆作为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带头人,当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时,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指出“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他已经把仪器科学与技术建设成一流学科定位成下一个奋斗目标。他说,“建设一流的大学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不现实,但不影响它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一流学科。” 2012年我们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参加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进入了全国前20名,2014年、2017年、2019年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取得多个阶段性成果。祝连庆表示“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会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继续努力,加强与国际、国内顶尖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国际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探索创新机制、汇聚国际一流人才、提升团队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学科。”相比掌声与荣誉带来的欣慰,他心中装的更多的是赶超国内外一流的紧迫感和突破技术制约的责任感。春去秋来,变化的是窗外的四季景色,不变的是实验室和办公桌上长明的灯火。他将继续投身于教学和科研攻关一线,为打造一流学科耕耘奉献。
不破楼兰终不还——他是为实现教育理想不知疲惫努力奔波的谏言人
作为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祝连庆坚持政治原则,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围绕中心工作,履行民主协商职能。在参政议政过程中,祝连庆曾特别关注职业教育:“我们国家当前教育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比较突出,而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为此,2014年,祝连庆委员参加了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赴海南的专题调研,考察了20余所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多次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职业院校、企业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座谈交流,就职业教育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提案报送国务院相关部门,并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近两年,祝连庆继续积极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各类会议和调研考察,深入研究总结,在时任主席俞正声主持的“办好学前教育”双周座谈会上作为代表发言。他参加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及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等领导带队的“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西部高校发展”、“办出高校特色和水平”等十几项调研和界别考察,多项建议为调研报告所吸纳,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祝连庆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开展专业讲座,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坚持真实反映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改革呼声和建议,为教育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履职期间他提交和联名提交提案30余件,部分提案列入重点提案和督办提案,部分提案建议得到了采纳。
教师眼中的他
李红:祝老师在实验室和团队不仅是领导,也是师生们的“大家长”,对青年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支持,在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上给予很多关心和指导。他经常提到:“我们要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贡献,要站在国家的战略需求上去解决问题,去培养人才”,“工作生活都要有格局”。这些认识和思路,时刻影响团队师生们的眼界和做事工作态度,鞭策我们更加努力地去钻研关键技术、攻克科研难题。
何巍:祝老师学识渊博,思维敏捷,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科研方面,祝老师始终把握学科发展的脉搏,对专业方向的深入把控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祝老师治学严谨,对我们的科研进展都密切掌握并严格要求,经常组织大家探讨学术热点问题,在项目推进和论文撰写上都进行深入的指导。祝老师始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出真知灼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经常给出探索解决方案的良策,是真正的良师益友。
学生眼中的他
祝航威(研1803):祝老师一直怀着攻坚克难的精神,对科研事业负责到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常在回宿舍的路上看到祝老师的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祝老师坐在电脑前修改着文件,灯光映照在头发上,满是辛劳。祝老师很关照学生们的生活,在冬日里的一次升旗仪式上,他问我怎么到时间了还有好多学生没下来,我回答道是楼层的洗漱间不够用,在排队洗脸刷牙。于是祝老师隔天便安排师傅,对宿舍楼后面的楼道进行改造,改造成一排洗漱池,还对大浴室进行了改造,那个冬天我们觉得特别温暖。还有新食堂的建造,祝老师看到学生们一到饭点就叫外卖,心疼学生的营养会跟不上,于是在祝老师的努力下,学校的关怀支持下,我们在酒仙桥校园里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了,我们学生心里是万般开心。
郝家祺(研1702):我的导师祝连庆教授不仅有着渊博的学识,在教育学生方面更有着他严谨的治学理念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记得刚入学时,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我对科研缺乏信心,祝老师赠予我两本他自己的专业书籍,鼓励我不断学习。祝老师总是能够在了解学生感兴趣方向后,为学生安排他们热爱的科研方向,并为我们提供优越的科研设备。祝老师非常关心学生,尽全力为我们改善生活环境、营造科研氛围。酒仙桥校区面积比较小,他在校区内栽种绿植,建造小池塘养水生小动物,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同学们身心愉悦,更加干劲十足。
周康鹏博士:祝老师在学习和科研上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时刻教导我们对待科学要严谨,要脚踏实地地做学问。依稀记得研究生三年级是我学业最繁忙的时候,无论是课题进展、实验室项目还是毕业选择都给我带来很大压力。祝老师在开组会的时候发现了我的异样,会后把我叫到办公室,当得知我的顾虑后他耐心帮我规划时间,叮嘱我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着急,要妥善安排,稳扎稳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生活和工作中,我谨记祝老师对我的教诲,要做一个有信仰追求的理想者,做一个有创新激情的奋斗者,做一个坚定忠诚的爱国者,做一个知行合一的求索者,做一个善良有爱的奉献者。
工作掠影
来源:伟德bv国际体育
编辑:党委教师工作部